您想使用基因编辑来降低婴儿患严重疾病的风险吗?
您愿意将大脑芯片植入健康人体内,以增强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吗?
您愿意输注人造血来改善人体功能吗?
美国人对这三个问题给出了非常保守的答案。 他们不愿使用这些新技术来进一步改善人类功能并创造“超级人类”,而是更愿意仅使用它们来改善现有问题或解决某些残疾。 目前,这三项新兴技术尚未进入临床应用。
7月26日,美国独立民意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Pew)发布了针对上述三项新兴技术的调查报告。 调查发现,在参与调查的4726名美国成年人中:68%的受访者对基因编辑表示担忧,49%的人对这项技术的应用充满热情; 同样,在对脑芯片的接受程度方面,69%的人表示担忧,34%的人表示乐观; 此外,63%的人对人造血液的应用感到困惑,36%的人对此感到兴奋。
尤其是那些有强烈宗教信仰的人往往认为基因编辑、人造血液、脑芯片植入等新技术会干扰“自然法则”,“越过不应该逾越的界限”。
美国民众对三项新技术态度统计图。 从左到右分别是基因编辑、脑芯片植入和人造血液的民意调查结果。 蓝色是热情的人比例,橙色是忧虑的人比例。 总体来说,人们都很担心。 热情不止。
研究结果显示,总体而言,本次调查中美国民众对科技的态度相对保守,舆论对科技可能带来的人体功能改善的担忧多于热情支持。 这个结果与美国目前的技术现状完全不同。 美国民众目前更倾向于接受使用这些技术来帮助改善现有问题或解决某些残疾,而不是利用科学技术来实现更高级别的身体功能,例如让大脑更敏锐、身体更强壮。
这与美国的宗教传统密切相关。 华盛顿特区皮尤中心副主任卡里·芬克 (Cary Funk) 表示:“基于宗教信仰的强烈差异是最令人惊讶的发现之一。”
当研究人员基于宗教信仰检验实验结果时发现,近三分之二具有高度宗教认同感的受访者认为新技术的应用会“干扰自然法则”、“跨越自然规律”。 “人类不应该跨越的道路。界限”(这一群体占总样本的四分之一,他们每天祈祷,每周至少参加一次宗教仪式)。在宗教信仰相对“温和”的人中,有一半(一-总样本的一半)也认为新技术会干扰自然,但只有三分之一的宗教信仰较低的受访者表达了上述担忧。白人福音派人士尤其谨慎,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表示基因改造越界了相比之下,大约 80% 的无神论者和不可知论者认为,技术“只不过是改善我们生活的任何其他方式”。
不同宗教虔诚人群对三种干扰自然规律、跨越国界的新技术的态度统计图。 从左到右是基因编辑、脑芯片和人造血液的民意调查结果。
美国是一个主要信仰基督教(新教:)的国家,宗教在美国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皮尤研究中心2014年对美国50个州35000多人进行的宗教调查显示,70.6%是基督徒(其中25.4%是新教福音派),20.8%是天主教徒,22.8%是非宗教信徒(无神论者)。 3.1%,不可知论者 4%)。 2014年,89%的美国人相信上帝的存在,63%的人相信上帝绝对存在。 尽管这一数字与2007年相比有所下降,但幅度并不显着。 2007年,92%的美国人相信上帝。 。
有趣的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提出新教伦理在推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作用,但现在宗教似乎成了美国人对新兴技术怀疑的主要因素。 至于这种怀疑论是否会对美国科技发展产生影响,目前还不得而知。
此外,本次调查还发现以下情况:
在很大程度上,女性比男性更难接受利用技术来促进某些进步。 在婴儿基因改造问题上,43%的女性支持,比男性低11个百分点; 在脑芯片植入问题上,支持的男性和女性比例分别为39%和26%; 在人造血液问题上,男性和女性同意的比例分别为43%和28%。
对于科技在生活中的价值,公众的态度普遍趋于积极。 67% 的人认为技术主要对他们的生活产生积极影响,但 27% 的人认为这种影响有利有弊。 当受访者被要求写下科学如何造福社会时,59% 的受访者提到了医学和健康,其中个位数提到了改善食品、通讯、交通等。当谈到技术时,那些选择“增加获取信息的机会”的人“”明显领先于“(促进)医学进步”,分别为57%和21%。
该调查于今年三月通过网上和邮寄方式启动,并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六个焦点小组。 芬克表示,这项调查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衡量人们对“引发道德讨论的新技术”的态度。
很少有美国人认为利用这些技术来改善人类功能是这些技术的合理应用。
然而,许多美国人相信,50 年后这些技术将变得司空见惯。 例如超级人类科技,54%的受访者认为,到2066年,移植大脑芯片将成为常态,47%的受访者预测,届时基因编辑技术将消除几乎所有出生缺陷。
1. 一位前 NASA 研究人员希望通过基因改造将自己变成超级人类。
一位前美国宇航局研究人员表示,他希望通过“帮助人类修改自己的基因”来创造一个超人。 这位生物化学家自己设计了一套基因疗法。 通过注射,他试图去除抑制左臂肌肉力量的蛋白质,从而赋予自己超强的臂力。
2、蝾螈再生之谜初步破译,人类未来或许具备再生能力。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人类的四肢甚至大脑有一天可能能够再生。 一组科学家最近成功绘制了伊比利亚肋蝾螈的基因组图谱。 许多两栖动物具有再生能力,但蝾螈具有再生整个器官(包括部分大脑)的独特能力。
3、南极发现新菌种,靠“吃空气”生存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一组科学家在南极洲“亚当斯平原”的冷冻垃圾中发现了一种“吞噬空气”的细菌。 这些细菌不需要阳光,只要有空气就可以满足生存条件。 这种细菌的发现,可能会改变人类对现有生态系统的认识。
4、韩国半导体出口激增,2017年出口总额创60年来新高。
据彭博社报道,韩国贸易部的一份声明显示,在半导体、机械和石化产品出货量的推动下,2017年韩国出口达到至少60年来的最高水平。 然而,韩国2017年12月的出口低于预期。
5、三星新专利曝光:带指纹的卷曲显示屏只能在解锁时使用
据消息称,三星最近申请了可通过指纹激活的可卷曲显示屏。 与 LG 的可卷曲显示屏不同,三星在显示屏上放置了磁铁设计。 该专利显示了圆柱形和方形两种形状。 两者都有指纹传感器,用户只需用指纹激活即可展开卷曲的显示屏。 也就是说,你可以使用指纹来激活它,然后打开内置的卷曲屏幕进行操作。
6、中国学者量子计算研究取得新进展:实现三个量子点半导体比特的高效控制
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领衔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半导体量子计算芯片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实验室郭国平课题组创新性地引入了第三个量子点作为控制参数,在保证新型混合量子位相干性的同时,极大增强了混合量子位的可控性。 国际顶级应用物理期刊《应用物理评论》近日发表了这一成果。
7、东京奥运会计划采用最新成像技术提供“观看体验”
据共同社报道,近日相关人士采访透露,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组委会正在考虑利用最新的成像技术,为无法现场观看比赛的儿童提供逼真的“观看体验”由于疾病或残疾。 虽然转播权等问题需要解决,而且计划规模有限,但奥组委解释说,“这是为因各种原因无法来到体育场的孩子们提供机会的想法之一。”根据这一理念,通过结合360度摄像机拍摄的现场图像和虚拟现实(VR)技术来再现空间,医院和其他室内区域的孩子们可以体验到在“私人座位”上观看比赛的效果。
8、将VR和大数据应用于工业领域,获得11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据报道,Inc.近期获得由 领投的11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Inc.是一家虚拟现实技术初创公司超级人类科技,成立于2015年1月,致力于打造可视化数据智能平台Data。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和GPU驱动的数据库技术,Data可以使企业跨越地理空间限制转换企业数据,并将实时/保留数据、工作流程等生成VR图像可视化输出。 同时,CAD 和技术模型用于帮助管理人员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9. GE成功测试3D打印飞机发动机ATP
通用电气(GE)最近成功完成了新一代涡轮螺旋桨发动机(ATP)的测试。 该发动机仅由 12 个独立部件组成(超过 1/3 采用钛合金 3D 打印而成),较原版 855 大幅减少,重量减轻了 5%,燃油效率提高了 20%,燃油经济性也提高了力量。 10%,同时维护变得更简单。
10.瑞萨电子与Green Hills合作
据外媒报道,瑞萨电子与Green Hills合作,共同打造瑞萨电子联网驾驶舱车辆和道奇公羊卡车。 R-Car H3 是瑞萨电子面向 ADAS 和自动驾驶的开放创新平台。 对于汽车用途,它提供了完整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包括云服务、传感和车辆控制功能。 瑞萨电子凭借其平台,致力于在自动驾驶领域打造安全的汽车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