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一周好图 编辑点评”来啦!赏好图,看门道,带您外行秒变内行。这些照片好在哪里?又怎样与版面文字报道相得益彰?听听人民日报夜班编辑的专业分享。
西江明珠塔尖的舞者
图为11月21日,广西梧州市白云山景区的西江明珠塔项目建设现场,工人正在进行玻璃幕墙施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当地一处旅游标志性建筑。
何华文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0.11.24 第3版
初看此图,浓郁的金黄色扑面而来,光束从云层的裂缝中洒下,营造出冬日里南方的温暖,色调统一CF外挂,明亮而饱满。照片从云层俯拍,画面内容丰富但详略得当:主体是高空作业建筑工人的忙碌身影,远处起伏的山脉和静静流淌的西江勾勒出线条,将视线延伸至远方。色彩和构图的和谐搭配给人以希望感,传递出对于这座标志性建筑落成的期待。
——要闻二版 李卓尔
脱贫路上 你我同行
图为10月31日,西藏林芝市米林县琼林村女童白玛卓嘎在去年搬迁入住的新居周围玩耍。
人民日报记者徐驭尧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0.11.24 第10版
构图巧妙、色彩绚丽的图片或可求,神情灵动、表情鲜活的照片很难得。这张照片作为“脱贫路上 你我同行”的视觉版组图之一,小朋友雀跃又充满希望的眼神、昂扬向前的姿态,同背景中整洁的街道、崭新的房子相互映照,既体现了贫困地区群众过上好日子的获得感,又表现出人们致富奔小康的精气神。
——要闻七版 臧春蕾
风雪夜坚守保平安
图为11月22日晚,山西永济市突降大雪,道路湿滑,为确保交通安全,永济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虞乡中队民警全员坚守岗位,严查酒驾和涉牌涉证违法行为。图为民警在G521国道交警执法站冒雪执勤保平安。
鲍东升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0.11.24 第7版
雪夜执勤,一面是寒风飘雪,一面是步履匆匆的行人。不期而遇的雪花从天而降,如期而至的守护从未缺席。借着手电筒的微光,三位民警仔细查证、悉心叮嘱,那一抹荧光绿成了寒夜里最温暖的问候。夜间拍摄,纷纷飘落的雪花模糊了民警的脸庞、车主的表情,但读者依然能够感受到贴心与安心,依然能够体会到平安中国无处不在。
——政治版 徐雷鹏
冬季植树忙
图为11月20日,湖北竹山县深河乡麻线村,村民正在运送准备种植的树苗。
章磊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0.11.26 第12版
数字新闻,如何借助图片实现更优表达?在本次策划中,我们既关注多年的植绿成果,也聚焦那些为了绿化事业默默奉献的人们——来自国家林草局的数据呈现植绿成果;两位抱着树苗的村民在土路上艰难前行,这是植绿人们日复一日的努力;曾经的石漠化区域,如今已实现95.5%的森林覆盖率……整组报道,有硬核数据,有点滴感动,也有动人美景。从人到景,由点及面,见证绿色发展的力量。
——生态版 申茜
焊花飞舞
图为11月24日,广东中远海运重工修船生产进入冬季高峰期。飞龙山船坞上,焊花飞舞。200多名工人分三班接力对受损轮船进行抢修,确保轮船修复如期完成。
邱新生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0.11.27 第10版
船坞之中、船身之下,四名工人仰身焊接,轮班抢修。巨轮与工人、钢铁与焊花形成鲜明视觉张力;高耸的船身、铺排的线缆用浑厚的工业气息紧紧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一系列金属色彩烘托出抢修现场的紧张热烈……这一切通过纵向的构图和剪裁实现了较好的表达。
——经济版 李远哲
雪落万安山
图为11月24日,河南省洛阳市万安山,山上的自行车赛道在初雪的装扮下分外妖娆。据了解,当地积极建设全民健身大众自行车休闲赛道,弘扬健身理念,倡导绿色出行方式,展现山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促进多元产业融合发展。
郭跃峰 陆建生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0.11.27 第4版
各地迎来初雪,这幅雪景图如何脱颖而出?看构图,自行车赛道蜿蜒盘旋,形成近对角线,读者视线也随之进入万安山深处。看色彩,眼前景观银装素裹,远方山林黄绿交错,赛道似红色飘带,舞动其中,层次分明,搭配和谐。看立意,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辅相成,当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得到生动呈现。
——要闻四版 张佳莹
冬季旅游火起来
图为11月27日,四川甘孜藏族绝地辅助卡盟网站自治州道孚县,游客在墨石公园游玩。
甘孜州推出冬春游优惠政策,景区实行门票全免,参加活动的星级酒店按挂牌价的50%执行,乘坐川航航班往返的旅客可享受到机票优惠。活动开展以来,各景区均创造了开园以来同期游客量最高纪录,有力拉动了旅游消费。
祝纯建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0.11.29 第3版
乍一看,以为是星球大战的取景地,科幻感极具冲击力。拍摄角度和色调搭配见功力,整体冷色调,点缀几点暖色,游客在木桥上看风景,同时成为一道更靓丽的风景。编辑后期剪裁,使重点更加突出,几何图案彰显美学效果。冰天雪地,阻挡不了人民蓬勃的旅游消费热情,图片标题一语道破。
——要闻二版 吕莉
本期统筹:巩育华、娄霄霄、陈小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