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前这辆车是比亚迪秦ProDM智联锐耀型。
在对秦ProDM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试驾后,我对比亚迪有了新的看法。
比亚迪秦ProDM插电混动采用了1.5T发动机 永磁同步电机的组合,系统综合功率约300马力。车身长宽高为4765*1837*1495mm,轴距为2718mm,车身长度和轴距在同级别车型中都是比较优秀的,空间利用情况如何我们稍后为大家揭晓。
可以明显看到,有了前奥迪设计师——沃尔夫冈·艾格的加盟,将Dragon Face设计语言化繁为简,比亚迪全新车系都被赋予了更有张力的视觉效果。
但,颜值到位了,“内心”有没有变得强大呢?
动态表现
自比亚迪推出542战略以来,低于5秒的百公里加速、四轮驱动以及百公里油耗低于2升的三大指标搏足眼球,当然,最为大家所喜爱的部分,还是那狂暴的加速和电四驱。
秦ProDM静止起步的感觉并没有想象中的粗暴,但是源源不断的动力能让速度快速稳定攀升。而行驶中再加速时,在电机的辅助下,这辆车提速的感觉也相当轻快,在任何道路环境下再加速都游刃有余。
突然全力加速的时候,可以明显察觉到深踩油门的瞬间电机先输出动力,然后发动机的输出才达到峰值,先来后到的两段加速感十分明显。
在秦ProDM上,动能回收分为“标准”和“较大”绝地求生辅助器两个模式。就个人的体验而言,标准模式的动能回收太过温柔,而较大模式在道路畅通的情况下可以做到单脚驾驶,动能回收介入时感觉明显,通过变换油门深度可以轻易控制车速。
在体验ACC自适应巡航时,我通过驾驶和车机中的电池充放电界面注意到,ACC控制的减速是通过主动刹车制动完成的。
续航方面,在城市复杂工况并且开空调的情况下,秦ProDM的实际纯电续航也能达到60KM以上,应该说表现不错了。如果城市通勤用车半径不超过30千米的话,日常用车采用纯电模式则非常经济实用。
将电池电量用至5%左右,车辆会自动切入HEV混动模式保护电池,3.3KW充电桩4小时左右可以充满电,
动力表现说完之后,我们再来聊聊底盘的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本次试驾的顶配车采用了后多连杆独立悬挂,在通过不平坦的铺装路面或低速通过减速带时,这辆秦ProDM有点生硬,沿袭了汉斯的德系调教风格。但针对路面细碎起伏进行优化驾乘体验会大量提升。
在城市铺装道路上,秦ProDM的稳定性和舒适性都很不错,路感清晰。老司机都知道,所谓的清晰路感是一把双刃剑,驾驶员收集到越多的路面信息,在长途驾驶时则更容易产生疲劳,但这辆秦ProDM却能做到比较舒适的范畴。
同时,这辆秦ProDM的转向手感相对轻盈,日常驾驶通勤代步都很舒适,在转向时车辆侧倾不明显,在城市道路、高速公路甚至在蜿蜒的山道上都能给车上乘员安定的体验。
智能体验
说完了驾乘体验,再来说说人机交互部分。
DiLink系统是比亚迪推出的智能网联系统,基于安卓深度开发,是比亚迪全新换代车系的一大亮点。DiLink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一块可以横竖切换的屏幕和对安卓App生态的100%兼容,以及D 开放生态平台。
秦ProDM除最低配外的其它系列都标配了全液晶仪表盘和DiLink信息娱乐系统,接下来我们看看秦ProDM的交互体验如何。
DiLink系统中控大屏的主屏为三个可自定义的小部件模块,默认分别为百度地图、音乐和天气。需要提出的是,百度地图模块的背景并不是实时动态的路况,主要是通过文字及箭头提示,想要看到地图则必须打开百度地图App,没有缩略框播报和全屏两种分别设计。
DiLink的整体UI的风格采用了大量蓝色光影元素,和车内氛围灯相呼应,这让我回想起了谷歌安卓4绝地求生卡盟.X时代的HOLO设计风格,这种稍微有点科幻的感觉与现时大部分的扁平化风格区分开来。
DiLink系统支持WiFi、数据流量和蓝牙等多种无线连接方式。
WiFi连接功能,车机流量用尽时可以用手机热点救急。
DiLink系统支持OTA远程升级。
弹出快捷开关,在DiLink上是一些常用车辆功能的快捷控制。
除了应用程序,从DiLink里也可以监控车辆的状态,例如油耗电耗、充电量、行驶时间等,还可以打开能量信息App实时监控车辆动力总成的运行状态。
可以看出,为了尽可能的兼容主流的安卓App,DiLink系统在应用界面部分基本保留了安卓的交互逻辑,各项应用都能在相应的目录中找到。但对消费者来说,希望车机上使用应用抽屉和消息中心的逻辑设计当然越简洁越好。
车机屏幕可以进行90度的旋转横屏和竖屏模式切换,这样可以对没有进行横屏适配的APP进行兼容。另外可能是为了兼顾副驾的使用,车机屏幕水平安装在仪表台上,感觉离主驾距离稍远。
音量旋钮、车机开关、空调开关和除雾开关都保留了实体按键,风量调节则要从车机里打开APP进行,比较方便的是可以发出语音指令可以一步到位调节空调温度和风速。
删去了大量按键后,留下了一块细长的Build Your Dreams比亚迪品牌宣传语,整体更加简洁干净,个人建议未来如果做成OLED显示的抛光空调面板,相信整体质感会更上一层楼。
在信息显示与系统操作方面,无法在方向盘上控制车机的前进后退主页等功能。
由于DiLink是基于安卓深度开发的操作系统,所以为了行车安全,将返回和主页按键设计成触手可及物理按键非常重要,而且安卓本身也支持方向键 回车的导航键操作,这样行车时操作会更加方便。
应用全屏后隐藏了虚拟按键,必须从底部滑出按键后进行操作
当车辆静止时,把玩操作每一个单独的功能或者App都十分爽快,因为完全可以当作一块高性能的安卓平板来使用,一旦我在驾驶车辆时,想切换某一个应用或功能,就可以在多级应用中操作,也可以通过语音控制系统打开。
完全原生的安卓应用切换界面。
王者荣耀、绝地求生、抖音与爱奇艺等游戏娱乐App可以在车辆行驶状态下运行。
实测发现,车辆在行驶状态下,这些视频游戏App都能正常打开并且全屏运行,碰到没有适配横屏的App还会自动旋转至竖屏状态。DiLink并没有设置检测车辆运动状态的功能,这就导致DiLink更像是一块可以操作车窗空调音响的平板电脑而已,而不是这辆车整体的一部分。
在几天的体验过程中,DiLink的语音助手小迪所带来的人车互动十分到位,最值得称赞的就是其反应速度,一呼唤就回答,操作车内设备、空调、音乐和搜索地点设置导航等常用功能都是有求必应,提供了相当不错的语音交互体验。
目前DiLink系统在车辆静止状态下,可以玩游戏看视频,基于DiLink系统的开放生态,未来可以接入扩展设备扩展更多功能,那将会是一个大亮点,建议车企最好可以对App设置运行场景限制。
空间体验
前面提到,秦ProDM的车身三围是同级别中的佼佼者,实际体验后发现车内空间的利用有很多地方可圈可点。
中控台的设计比较简约,空调出风口下方有个小的储物格,可以摆放手机。档把的造型很小巧,操作起来也十分顺手。
扶手箱下有两个USB接口和一个最大功率120瓦的12V电源接口,其中带USB logo的接口可以插入U盘与DiLink车机连接播放媒体文件。
后排两个出风口可以独立调节风向,还配备了两个USB接口与一个最高功率支持到2200瓦的220伏交流电源接口。
次顶配以上车型支持主驾座椅8向电动调节,前排座椅包裹性强,坐垫和靠背都比较柔软,乘坐舒适。
后排空间宽敞,一米八的个子头顶和膝部都有很不错的空间。
后备箱的空间则是中规中矩,能够满足日常使用需求。
3.3KW挂壁式充电盒与220伏交流电充电枪
后备箱背板下没有配备备胎,取而代之的是补胎液与充气泵。而另一侧是比亚迪VtoL电源插座,可以从车辆充电口取电通过插线板给外部电器供电。
外观进化
这里用了外观进化是想着重强调上代秦与全新秦ProDM在Dragon Face设计语言上的进化与传承。
这辆秦ProDM的车身线条变得简洁,车头的设计有不怒自威的感觉。
车尾的整体设计更加立体化,去除了多余的线条,尾部采用晶耀无缝贯穿式LED尾灯。
Fastback溜背式设计应用在秦ProDM上相当成功,但离地间隙如果再低一些的话在视觉上会给人一种更加沉稳的感觉,同时整车也显得更加修长。
这里放几张动图让大家感受一下秦ProDM在细节上的进化。
解锁车辆启动“龙眼”
流水式转向灯闪烁两次启动LED灯条
充电接口设在车尾右侧,不用在空间狭窄的车尾正后方操作充电枪。
小结
比亚迪秦ProDM在外观和体验上取得了不错的进步,加速性能一如既往的强悍,但底盘方面还需要加强。至于比亚迪全新推出的DiLink系统,语音助手的反应可圈可点,但这是建立在没有实体按键的基础上的。
在智能化网联化大潮的当下,依托安卓的开放性进行二次开发,赋予了其智能网联的体验。能够感觉到比亚迪在智能网联上所做的工作和努力,未来还有更多发挥的空间。
图:李淼鑫、初睿